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广告杂烩>详细内容
策划人:你为什么喜欢吹牛?
作者:唐朝 时间:2007-3-3 字体:[大] [中] [小]
-
自己人别玩儿虚的!
中国有着一个庞大的策划从业队伍,而绝大部分从业人员又都没有技术等级职称,大家似乎感到没有职称就不能分出个三六九等。于是就有几个南北“教父”级的自作聪明的营销策划人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好机遇,他们先花3000元左右从境外注册一个XX策划研究院有限公司,然后再在公司下面登记注册一个XX策划研究院,还在境外注册了一个没有国内出版物必须合法具有国内刊号的“《XX策划》”杂志,这种形态的“杂志”目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律都视为“非法出版物”,国内的营销策划人也不能靠阅读“非法出版物”来成长吧?
没过多久,这些聪明人就紧锣密鼓地策划了一个“XX策划风云人物”的评选,“XX策划研究院”的几位副院长、“名誉院长”和部分“研究员”都“毛遂自荐”地光荣当选“XX策划风云人物”。一些不明真相的国内新闻媒体在“车马费”的刺激下还为此刊发了一些相关报道的软性新闻。
从此这些“XX策划风云人物”还真的到处以“XX策划风云人物”身份讲课、策划、招摇过市。一些不明真相的企业家们也确实被这些“XX策划风云人物”侃的晕头转向,直到被这些假“李逵”花拳绣腿般的策划方案害得有苦难言的时候,也没有好好地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
随后,“XX策划研究院”开始大规模在国内打出了培训“策划师”、“高级策划师”的招生简章,一个没有经过国内任何教育部门批准的非法教育机构就这样开始了招生。授课老师大都是自封的“XX策划风云人物”和“XX策划研究院研究员”,每期集中培训2、3天,每人交1800——2800元就能领取一张印刷非常精美的“策划师”或“高级策划师”的所谓“文凭”。花钱买“文凭”的人心理实际上很清楚这张“策划师”或“高级策划师”的含金量,可是为了“忽悠”企业老总的时候心理底气更足,大家也就彼此心照不宣罢了,一场现代版的“皇帝的新衣”闹剧就这样愈演愈烈。
正是由于国内目前这种重学历轻能力的体制助长了这种靠卖“文凭”发财的机构的存在,也形成了一批为数众多的“方鸿渐”。为了能够迎合某些企业的需要,不得不违心地拿着“策划师”、“高级策划师”的“文凭”到处寻找企业进行“招摇撞骗”。
诚然,中国目前确实急需大量具有真才实学的策划师和高级策划师,到企业第一线去脚踏实地地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前几年,国内许多著名的大学都没有专门开设MBA课程,现在许多国内许多普通的大学都专门成立了工商管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著名华人企业家李嘉诚先生还专门设立了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长江管理商学院。
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动和一些大学进行资源互补的培训式或学历式合作呢?合法的经营取得的利润什么时候都能经得起历史考验,什么时候都不会被历史所抛弃;非法经营所取得的利益不仅不能心安理得地消费,而且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明天法庭上的呈堂证供。因为历史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一些“XX策划风云人物”所撰写的,千万别造神,千万别一不留神就跳到莲花台上,千万别认为具有了某些所谓的光环之后就能够肆意传道、授业、解惑,千万别成为若干年后营销策划界的笑柄和反面典型。
“点子“装进策划的饭盒
何阳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从事靠卖“点子”赚钱的人,换个时下比较“酷”的叫法,“点子公司首席执行官”。《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将何阳推上了“点子大王”的宝座。一石激起千层浪,自认为脑瓜儿反应快的人终于明白过来,这可是一个不投资、不贷款、自带设备去发展的好项目。感情只要把过去的“馊主意”放在“点子”盒子里,再卖给比自己反应迟钝的“买卖人”,也能勉强糊口饭吃。一时间全国各地聪明人都磨拳擦掌,准备拯救一下这些没人心疼的“傻瓜们”。那年月,点子公司“百花齐放”,“点子大师”可比现在的“首席执行官”人气旺。可是在这段时期也确实涌现出一些日后营销策划业中炙手可热的精英,中国(香港)联合商务机构主席陈晓潮、波恩智业的王力老师、《人民日报》公关中心的崔秀芝老师、叶茂中策划机构的老叶、北京南北通的秦全跃等都是当时的大师级人物。陈晓潮先生的“石破天惊‘黄山’潮”案例、王力先生的“亚细亚”公关案例、叶茂中的“春兰”空调广告、秦全跃的“凯迪拉克逛京城”,在当时都颇为轰动,即使用现在眼光审视,也仍然称得上优秀案例。
当时的“点子大王”何阳还像模像样地出了本名为《点遍中国》的书,其它叶茂中的《广告人手记》、《转身看策划》;秦全跃的《市场下的蛋》、《黑桃三先出》;王志刚的《谋事在人》;王力的《波恩智业》等现在都是营销策划人实战中必看的案例教材。直到有一天“点子大王”何阳因为涉嫌诈骗被抓捕了,一时间舆论哗然。“点子大王”在看守所期间,仍然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叫嚣着说:“像我和老牟(牟其中,曾经号称首富,因为票据诈骗已经被判无期徒刑)这样的都被抓了,中国还有什么希望?”。笔者当时在详细阅读了何阳的《点遍中国》之后,一气呵成写下了“何阳,想个‘点子’出来吧!”。无奈,法网恢恢,“点子大王”虽然有无数“金点子”,还是被庄严的人民法院判处了12年有期徒刑。一夜之间“点子”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药,于是乎谁也不想帖上这个标签了。
可是生意还得继续做,聪明人脑子当然反应快,也不知道是谁先想出了“策划人”这个别出心裁的具有现代商务色彩的名词。于是一夜之间,全国“点子公司”城头变换大王旗,摇身一变改叫营销策划公司了,只有老秦的北京南北通咨询有限公司牌子依旧。从那时开始,中国的咨询业算是正式有了个名分,正式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策划大师”在当时还没有资格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这很是让“策划大师”们苦恼。古人云“名正才能言顺”,为了得到主流社会的承认,也为了“策划方案”能多卖点儿钱,于是不知哪位高人搞了一个“策划”,先找个行业协会交点管理费,让其作为主办单位,然后找一帮所谓的专家、学者作为评委,再开个新闻发布会,邀请一些媒体记者(每人一份礼品,每人一个红包是必不可少的),经过这么一“折腾”,“中国十大策划人”就新鲜出炉了。后来者不服气,只要重复上述步骤,新一届“年度十大策划人”又招摇过市了。深圳市XX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朱XX先生就被自己担任品牌总策划的《XX营销》杂志在2001年评为“2001年中国营销十大风云人物”。而且这些营销策划界的所谓“风云人物”们都喜欢在广告里特别标注自己为某年某届被某机构评为“XX营销(或策划)风云人物”。著名策划人秦全跃对此类事件向来都是嗤之以鼻,“首届中国营销策划博览会”极力邀请老秦,老秦非但没去,《北京青年周刊》记者采访老秦对此事的看法时,老秦很认真地说:“有点儿时间我还不如‘喝涂料’呢!”。
先策划自己再策划别人!
现在许多策划人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面对什么样题材,都敢理直气壮、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大侃特侃,似乎成了无所不能的“万能钥匙”,让企业抱有马到成功的神话与幻想,可是实际情况又往往是事与愿违。策划人为什么就不能抛弃急功近利,为什么不能正确掌握“道”与“术”的区别呢?为什么不能放弃浮夸做秀的浮躁作风呢?为什么不能少一些纸上谈兵,多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呢?我们策划人难道就真的不能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势和盲区吗?难道就真的不能冷静地从纵览全局的角度把握住自己的主攻方向吗?世界500强中的可口可乐公司150多年都坚持只做饮料,中国电信最新企业形象广告是:“因为单一,所以专业”。业从来都是因为专而精的,像王志刚工作室在房地产领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秦全跃南北通公司在新闻领域长袖善舞;而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拍摄广告片具有绝对优势。
下面我把一位策划人的几句至理名言送给全国营销策划人共勉:“自己躺在床上却指导别人走路是不行的,要为客户做好营销顾问服务、指导客户走路,首先自己要走路。市场营销是一门学问,去年的经验可能今年就失败,所以需要我们怀着敬畏之心不停地去实践、去学习,作为一个有专业精神的营销顾问公司,需要在市场销售一线连续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不停地提高自己,从而避免与市场脱节导致纸上谈兵。真正的策划不仅仅是语言与文字,更是市场实战,而实战是战出来的,决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说出来的”。
截止本文发稿之日,中国XX学会策划专家委员会,去年就把该策划专家委员会的一位副秘书长评选为“中国十大策划专家”。
这种荒唐、闹剧、丑闻还要持续多久?策划人:你为什么总喜欢吹牛?